安保服務有區別 “冠軍保安”很稀缺
又滅火又救人,會站崗會擒拿,前日全市首屆保安技能大賽上,保安員們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。有讀者在看過昨日溫州日報報道后,表示不可思議:“我們身邊的保安真的有這么厲害嗎?”也有讀者不解,“為何與印象中保安的形象相去甚遠?”帶著疑問,記者向業內人士尋求答案。
“冠軍保安”都是“別人家的”
看過技能大賽上保安員們的精彩表現,難免會產生豐滿的理想:自家小區的保安也必定個個身手不凡,既能笑臉面對業主,又能怒目震懾歹徒。然而骨感的現實卻是:能達到這一標準的保安,普通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幾乎不可能聘用。
位于市區飛霞南路的置信廣場是我市一處典型的高檔住宅區,即便如此,該小區的保安也并非“冠軍”級別。記者從置信廣場物業管理處獲悉,為了體現“高端服務”理念,其招聘的保安員均是身高175厘米以上、28周歲以下、形象氣質良好的“小鮮肉”,而對其他能力未做硬性規定,只要求對理論常識“應知應會”。
市保安協會秘書長李凜介紹,目前我市在崗的保安分為專業公司外派和物業單位自招兩大類,從數量上看外派保安比較普遍,但大部分物業公司從權衡成本和便于管理的角度出發,往往采用自招的保安員。一些大型企業,例如華峰集團,甚至成立了專業的保安隊伍。
根據《保安服務管理條例》,無論通過哪種招聘形式,想要成為一名持證保安員,只需滿足年滿18周歲、身體健康、品行良好、無違法犯罪記錄、具有初中以上學歷等“軟硬件”條件,并經過公安機關考試、審查合格。只有想獲得更高級別的職稱認證,才需要掌握技能大賽中所秀出的那些技能。
“具備‘冠軍保安’素養的人員相對稀缺,一般從事大型活動、執法行動、政府機關等場合的安保工作。”李凜表示,一般的住宅小區沒有這樣的需求,也達不到這樣的條件。
據市物業行業協會會長李一文估算,我市住宅小區保安員中,能掌握消防、急救等技能的不到1/5,而對鋼叉、探燈等裝備的配備和使用也沒有強制要求。
我家的保安其實也不賴
有讀者不禁要問:那我家小區的保安靠譜嗎?
令人欣慰的是,大部分情況下,答案是肯定的。畢竟突發狀況不常有,做好日常服務才是“王道”。
位于信河街的廣信大廈雖算不上高端住宅,但卻提供了相對完善的安保服務。該住宅區物業管理處主任修仙玲說,他們在招聘保安員時特別看中是否有責任心,“我們要求保安多看、多問,養成‘愛管閑事’的習慣”。此外,管委會還會組織保安進行一年兩次的消防演習和急救培訓。
日常管理也收獲了成效。一次,一名業主不聽勸告在小區內燃放煙花引發火災,當班保安發現后立即隔離了現場,并熟練地利用通道內消防設施滅火,等待消防員到來。保安冷靜沉著的操作贏得了消防員的贊許。
李凜介紹,市保安協會自發成立了一個督察隊,各公司和物業間進行隨機的交叉檢查,發現存在招聘不規范、超范圍服務等違規行為,可以向所在地派出所舉報。經查證核實的,違規單位可能面臨警告、罰款等處罰。
李一文表示,物業行業內部有一定的行業自律,比如要求各小區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巡邏頻率、崗亭站崗時間、及保安觀察詢問小區人員的態度和禮節等。下一步,物業行業協會也計劃成立督察隊。
“升級”自家保安要花大價錢
俗話說“一分錢一分貨”,小區物業所提供的保安服務也遵守市場規律。根據近年來的媒體報道,小區的治安案件多發生于安保較弱的老舊及低端住宅區。
李一文表示,物業行業屬勞動密集型,經營成本中70%以上是人工成本。以安保為例,目前溫州的住宅小區內保安員月薪大多在2000元左右,“這樣的薪資水平很難招到高質量人員。”
而業主如果想獲得“冠軍保安”級別的服務,則至少需要承受每年人均7萬元以上的成本,這幾乎是當下普通住宅小區保安員薪資的2至3倍。“相應的業主應繳納的物業費也要翻倍了,這是很多業主不愿接受的。”李一文說。